J.L's BLOG

划船不用浆,一生全靠浪


  • 首页

  • 标签

  • 归档

ES6学习

发表于 2018-08-18 | 分类于 前端 |
字数统计: 568 | 阅读时长 ≈ 2

Promise

Promise 基本用法

下面代码创造了一个Promise实例

1
2
3
4
5
6
7
8
const promise = new Promise(function(resolve, reject) {
// ... some code
if (/* 异步操作成功 */){
resolve(value);
} else {
reject(error);
}
});

Promise实例生成以后,可以用then方法分别指定resolved状态和rejected状态的回调函数。

1
2
3
4
5
6
promise.then(function(value) {
// success 第一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solved时调用,
}, function(error) {
// failure 第二个回调函数是Promise对象的状态变为rejected时调用。

}); // 其中,第二个函数是可选的,不一定要提供
阅读全文 »

面向对象编程>>>封装

发表于 2017-12-05 | 分类于 前端 |
字数统计: 1,117 | 阅读时长 ≈ 5

所谓封装就是把某些属性和方法封装成为一个对象

生成实例对象的原始模式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14
15
16
var cat = {//原型对象
name: '',
color: ''
}
// 我们需要根据这个原型对象的规格(schema),生成两个实例对象(cat1,cat2)

var cat1 = {}; // 创建一个空对象
cat1.name = "大毛"; // 按照原型对象的属性赋值
cat1.color = "黄色";
var cat2 = {};
cat2.name = "二毛";
cat2.color = "黑色";

// 缺点
//一是如果多生成几个实例,写起来就非常麻烦;
// 二是实例与原型之间,没有任何办法,可以看出有什么联系。

原始模式的改进

我们可以写一个函数,解决代码重复的问题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function Cat(name,color) {
return {
name:name,
color:color
}
}
// 然后生成实例对象,就等于是在调用函数:
var cat1 = Cat("大毛","黄色");
var cat2 = Cat("二毛","黑色");
//缺点
//cat1和cat2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,不能反映出它们是同一个原型对象的实例。

构造函数模式

为了解决从原型对象生成实例的问题,Javascript提供了一个构造函数(Constructor)模式。

所谓”构造函数”,其实就是一个普通函数,但是内部使用了this变量。对构造函数使用new运算符,就能生成实例,并且this变量会绑定在实例对象上

比如,猫的原型对象现在可以这样写,

1
2
3
4
5
6
function Cat(name,color) {//原型对象
this.name = name
this.color = color
}
var cat1 = Cat("大毛","黄色");//实例对象
var cat2 = Cat("二毛","黑色");//实例对象

这时cat1和cat2会自动含有一个constructor属性,指向它们的构造函数

1
2
alert(cat1.constructor == Cat); //true
alert(cat2.constructor == Cat); //true

Javascript还提供了一个instanceof运算符,验证原型对象与实例对象之间的关系。

1
2
alert(cat1 instanceof Cat); //true
alert(cat2 instanceof Cat); //true

构造函数模式的问题

构造函数模式的问题

我们现在为Cat对象添加一个不变的属性type(种类),再添加一个方法eat(吃)。那么,原型对象Cat就变成了下面这样:

1
2
3
4
5
6
function Cat(name,color){
this.name = name;
this.color = color;
this.type = "猫科动物";
this.eat = function(){alert("吃老鼠");};
}

还是采用同样的方法,生成实例:

1
2
3
4
var cat1 = new Cat("大毛","黄色");
var cat2 = new Cat ("二毛","黑色");
alert(cat1.type); // 猫科动物
cat1.eat(); // 吃老鼠

表面上好像没什么问题,但是实际上这样做,有一个很大的弊端。那就是对于每一个实例对象,type属性和eat()方法都是一模一样的内容,每一次生成一个实例,都必须为重复的内容,多占用一些内存。这样既不环保,也缺乏效率。

alert(cat1.eat == cat2.eat); //false

Prototype模式

Javascript规定,每一个构造函数都有一个prototype属性,指向另一个对象。这个对象的所有属性和方法,都会被构造函数的实例继承。

这意味着,我们可以把那些不变的属性和方法,直接定义在prototype对象上。

1
2
3
4
5
6
function Cat(name,color){
this.name = name;
this.color = color;
}
Cat.prototype.type = "猫科动物";
Cat.prototype.eat = function(){alert("吃老鼠")};

然后,生成实例。

1
2
3
4
var cat1 = new Cat("大毛","黄色");
var cat2 = new Cat("二毛","黑色");
alert(cat1.type); // 猫科动物
cat1.eat(); // 吃老鼠

这时所有实例的type属性和eat()方法,其实都是同一个内存地址,指向prototype对象,因此就提高了运行效率。

alert(cat1.eat == cat2.eat); //true

Prototype模式的验证方法

为了配合prototype属性,Javascript定义了一些辅助方法,帮助我们使用它。,

isPrototypeOf()

这个方法用来判断,某个proptotype对象和某个实例之间的关系。

1
2
alert(Cat.prototype.isPrototypeOf(cat1)); //true
alert(Cat.prototype.isPrototypeOf(cat2)); //true

hasOwnProperty()

每个实例对象都有一个hasOwnProperty()方法,用来判断某一个属性到底是本地属性,还是继承自prototype对象的属性。

1
2
alert(cat1.hasOwnProperty("name")); // true
alert(cat1.hasOwnProperty("type")); // false

in运算符

in运算符可以用来判断,某个实例是否含有某个属性,不管是不是本地属性。

1
2
alert("name" in cat1); // true
alert("type" in cat1); // true

in运算符还可以用来遍历某个对象的所有属性。

for(var prop in cat1) { alert(“cat1[“+prop+”]=”+cat1[prop]); }

Javascript的this用法

发表于 2017-12-05 | 分类于 前端 |
字数统计: 357 | 阅读时长 ≈ 2

this总是指向调用函数的那个对象

纯粹的函数调用

this指向window

1
2
3
4
5
6
var x = 1;
function test(){
 this.x = 0;
}
test(); // 相当于window.test()
alert(x); //0

作为对象方法的调用

this 指向这个上级对象

1
2
3
4
5
6
7
function test(){
alert(this.x);
}
var o = {};
o.x = 1;
o.m = test;
o.m(); // 1

作为构造函数调用

所谓构造函数,就是通过这个函数生成一个新对象(object)。这时,this就指这个新对象。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function Test(){
  this.x = 1;
}
var o = new Test();
alert(o.x); // 1

// 为了表明这时this不是全局对象,我对代码做一些改变:
var x = 2;
function test(){
this.x = 1;
}
var o = new test();
alert(x); //2

apply调用

pply()是函数对象的一个方法,它的作用是改变函数的调用对象,它的第一个参数就表示改变后的调用这个函数的对象。因此,this指的就是这第一个参数。

1
2
3
4
5
6
7
8
var x = 0;
function test(){
alert(this.x);
}
var o={};
o.x = 1;
o.m = test;
o.m.apply(); //0

apply()的参数为空时,默认调用全局对象。因此,这时的运行结果为0,证明this指的是全局对象。

如果把最后一行代码修改为
  o.m.apply(o); //1

运行结果就变成了1,证明了这时this代表的是对象o。

for语句

发表于 2017-12-03 | 分类于 前端 |
字数统计: 337 | 阅读时长 ≈ 2

for

用法:for(var i = 0; i < arr.length; i++)

用来循环遍历数组中的元素

for in

用法:for(var property in obj)

用来枚举对象的属性

  • 每次循环时都会将obj对象中存在的一个属性赋值给property,该循环会一直持续到对象中所有属性都被枚举一边为止
  • 与for 语句类似,这里控制语句中的var也不是必须的,但为了保证使用局部变量,推荐保留var操作符
  • for in 也可用来遍历数组,因为数组也属于对象的一种,但其拿到的是数组的下标
阅读全文 »

伪类选择器:nth-of-type和:nth-child

发表于 2017-11-29 | 分类于 前端 |
字数统计: 146 | 阅读时长 ≈ 1

E:nth-of-type(n)匹配的是同类型中的第n个同级兄弟元素E

E:nth-child(n)匹配的是父元素中的第n个子元素E

阅读全文 »

两个viewport的故事

发表于 2017-11-27 | 分类于 前端 |
字数统计: 1,303 | 阅读时长 ≈ 5

概念:设备像素和CSS像素

你需要明白的第一个概念是CSS像素,以及它和设备像素的区别。

设备像素是我们直觉上觉得「靠谱」的像素。这些像素为你所使用的各种设备都提供了正规的分辨率,并且其值可以(通常情况下)从screen.width/height属性中读出。

如果你给一个元素设置了width: 128px的属性,并且你的显示器是1024px宽,当你最大化你的浏览器屏幕,这个元素将会在你的显示器上重复显示8次(大概是这样;我们先忽略那些微妙的地方)。

如果用户进行缩放,那么计算方式将会发生变化。如果用户放大到200%,那么你的那个拥有width: 128px属性的元素在1024px宽的显示器上只会重复显示4次。

现代浏览器中实现缩放的方式无怪乎都是「拉伸」像素。所以,元素的宽度并没有从128个像素被修改为256个像素;相反是实际像素被放大了两倍。形式上,元素仍然是128个CSS像素宽,即使它占据了256个设备像素的空间。

换句话说,放大到200%使一个CSS像素变成为一个设备像素的四倍。(宽度2倍,高度2倍,总共4倍)

阅读全文 »

开发技巧总结CSS

发表于 2017-11-16 |
字数统计: 617 | 阅读时长 ≈ 2

让元素在你的视野消失

设置display:none(该元素从文档流中删除,对布局无影响)

  • 优点
    * 简单暴力,不需要多余代码
    
  • 缺点
    * 元素从文档删除,对于seo不利
    
阅读全文 »

开发技巧总结JS

发表于 2017-11-16 |
字数统计: 426 | 阅读时长 ≈ 2

回调函数无法获取外部for循环 index之解法

阅读全文 »

我的函数库

发表于 2017-11-14 |
字数统计: 3,382 | 阅读时长 ≈ 18

Map (使用下列有关地图的函数,应该先引入地图js)

计算两地之间距离

1
2
3
4
5
6
7
8
9
10
11
12
13
// 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'http://webapi.amap.com/maps?v=1.4.0&plugin=AMap.Geolocation,AMap.ToolBar,AMap.Geocoder,AMap.PlaceSearch,AMap.Autocomplete,AMap.Driving&key=40ee88bd05807620f5abe26ebdf51a85'></script>
// <script type="text/javascript" src="http://api.map.baidu.com/api?v=2.0&ak=Q9AkkY0RD8b9xn4ADVQRvbxm7K5ehxa4"></script>

function distance(lat1,lng1,lat2,lng2) {
// console.log(lat2);
// console.log(lng2);
var map = new BMap.Map("#app");
var point1 = new BMap.Point(lng1,lat1);
var point2 = new BMap.Point(lng2,lat2);
var distance = (map.getDistance(point1,point2)/100000).toFixed(2);
// console.log(distance);
return distance
}

以本地为中心显示地图

阅读全文 »

ES6常用语法

发表于 2017-11-12 | 分类于 前端 |
字数统计: 530 | 阅读时长 ≈ 2

ES6常见语法

let

ES5只有全局作用域和函数作用域,没有块级作用域,这带来很多不合理的场景。

第一种场景就是你现在看到的内层变量覆盖外层变量。而let则实际上为JavaScript新增了块级作用域。用它所声明的变量,只在let命令所在的代码块内有效。

阅读全文 »
1234
Jeffrey Liu

Jeffrey Liu

专注于前端

36 日志
1 分类
10 标签
GitHub E-Mail
© 2017 — 2019 Jeffrey Liu | Site words total count: 29.6k
本站总访问量次 | 本文总阅读量次 |
主题 — NexT.Mist v5.1.3